
闺蜜的孩子从小就是个“小肉球”,起初只觉得很可爱,没想到上初中了,还是一如既往的胖。
年龄大了,胖就不能再用可爱来形容了,反而成为了这孩子的缺点。
在学校被取绰号不说,血糖也是超过了正常值,一运动就喘气。
闺蜜担心孩子会越长越胖,但孩子奶奶却说,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瘦了,现在正在长身体,可不能减肥。
其实,闺蜜的担心不无道理,因为从小就胖的孩子,长大了还胖,可能是一个信号。
儿童营养专家说:小时候就胖的孩子,长大后继续肥胖的概率高达70%。
跟那些从小就瘦的孩子比起来,从小胖的孩子可能在各方面会存在差异。家长最好不要盲目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会瘦下来,这涉及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。

第1个差异:身体健康
就拿闺蜜的孩子来说吧,刚出生的时候就是个超大儿,足足有8斤5两。
一开始的时候双方老人家都乐坏了,全家欢天喜地。
可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,隔三差五的生病,成为了医院的常客。
经过系统的检查,医生告知,这孩子不但免疫力低,而且血糖还高,不像个几岁的娃,到了10岁时,娃已经有80斤了,但身高只有1米35左右,典型的横向发展。
医生说,如果再不控制体重,将来可能长不到1米7,甚至会发展成糖尿病。
关于孩子的身高,医生是这样解释的,体重会带来关节压力,长期吃高糖高热量的食物,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,还会引发高血糖,造成脂肪堆积。
所以,不要再认为孩子胖一点没事,现实生活中,那些小胖子长大了,很难长成大高个,反而是那些从小就瘦的孩子,成为大高个的可能性会更高。

第2个差异:社交能力
刻板印象是人与生俱来的,人们通常会对“不一样”的人事物报以一种恐惧的态度,并将恐惧转化为攻击性。
现实生活中,胖子终究是少数部分,绝大多数人都是瘦瘦的,一旦班里出现了一个胖子,那么势必会因为他的“与众不同”而遭到别人的“攻击”。
比如给他取绰号、欺负他、冷暴力等,这些行为都是典型的霸凌行为。
孩子在这样的群体中学习,会变得更加自卑,进而演变成为社交障碍,不敢与人交流,更不结交朋友。
如果周遭的环境得不到改变,这种社交障碍会伴随他一生,哪怕日后减肥成功了,自卑也会刻在他的骨子里。
研究表明:超重儿童遭受校园霸凌的概率,是正常孩子的3倍,这些伤害不会随着毕业消失。
而瘦子因为跟别人都是一样的,自然不会得到“关注”的目光,不会被霸凌,能正常社交,且在群体中会更受欢迎。
如果你家有一个小胖子,一定要关注他的心理健康,他的社交能力,并帮助他进行减肥,宁愿少吃一点,也不要让孩子被孤立。

第3个差异:安全感方面
当我们大人难过的时候,会通过吃来发泄情绪,我们不是真的饿了,只是想要通过吃,来赶走失落的情绪。
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叫“假性饥饿”。
而有些小孩子,他明明刚刚吃完饭,立马又要吃零食,好像怎么吃都吃不饱一样。
这种行为,说明孩子缺乏安全感,或者是在成长的环境里,缺乏爱。
如果他的父母总是打压他,批评他,那么他的情绪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,干这个也不是,干那个也不是,只能通过“吃”来发泄。

当人们吃到好吃的东西时,大脑会释放多巴胺,这种元素会产生短暂的愉悦和满足感。
其实这点跟我们大人的行为是一样的。
所以,那些从小胖到大,胃口很大的孩子,可能不是真的贪吃,而是太没有安全感了。
但如此下来,孩子会越吃越胖,不但身体出现问题,心理也会出现问题,产生恶性循环,陷入死胡同。
家长能做的,就是反省自己的行为。
这个世界上,再也没有什么是比爱更温暖,更有力的育儿方式了。

写在最后:
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,无论胖瘦。
真正的爱,不是强迫孩子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,而是帮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。
希望家有小胖子的父母们,都能重视一下孩子的体重,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,帮助孩子减肥,长成一个身心健康的大人。
杠杆炒股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