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在政策引领下,普惠金融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,金融服务可得性显著提升。但仍面临着挑战:
1.资源错配显著。在区域分布上,东部沿海地区金融服务点密集,而西部农村地区服务点稀疏,难以满足深度服务需求。在客户分层上,优质小微客户成为多家银行争夺的焦点。而农户、新业态从业者等群体因缺乏标准化征信数据,信用贷款获取难度大。数字鸿沟也导致老年群体线上服务使用受限。
2.产品供给同质。信贷端,抵押担保类产品占比高,针对农业经营周期特点设计的特色产品占比低;保险端,政策性农业保险虽有一定覆盖,但保障范围集中于传统作物,对设施农业、养殖业的保障不足。
3.数字化服务技术适配性不足。偏远地区网络基础设施薄弱,适老化改造的金融APP使用效果不佳。
针对上述问题,提出如下策略建议:
1.优化资源配置。一是要构建差异化监管引导机制,对县域法人机构实施定向支持政策,设立普惠金融专项再贷款额度,引导资金向西部县域倾斜。二是要搭建数字普惠服务平台,运用先进技术评估农业资产价值,开发适老金融工具,降低偏远地区服务触达成本。
2.创新产品体系。一是要推行产品精准化设计,开发贴合农业生产、企业经营特点的场景化信贷产品,扩大特色保险产品覆盖范围,提高非传统抵押品贷款占比。二是要实施科技适配性改造。联合相关部门推进县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,开展网络教育培训,提升老年群体线上服务使用能力。
3.完善协同机制。一是要建立分层服务体系,明确各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服务定位,精准实现客户分层服务。二是要健全内部激励机制,细化尽职免责负面清单,将普惠金融业务纳入绩效考核中去,提升基层银行服务积极性。
曹新元(作者单位:农行南京建邺支行)
杠杆炒股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